Search

【蔡醫師推薦】
你相信科學數據,還是相信都市傳說?

如果你跟蔡醫師一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蔡醫師推薦】
你相信科學數據,還是相信都市傳說?

如果你跟蔡醫師一樣是前者,恭喜你,又有一本好書可以看,因為講求科學實證的「一分鐘健身教室」史考特醫師出新書囉!購買連結放在留言處,來,放進購物車按下結帳吧!💪

===以下轉貼自一分鐘健身教室===

阻力訓練與足量蛋白質是預防肌少的兩大基石,但兩者的重要性誰比較高?

2021年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的研究,找來208位65歲以上的長者,隨機分為五組。

安慰劑組:麥芽糊精(碳水)飲品,一天兩次。
膠原蛋白:20公克水解膠原蛋白,一天兩次。
乳清蛋白:20公克乳清蛋白,一天兩次。
低強度訓練:一週3-5天,居家彈力繩運動。初期一週一次教練盯著,後面靠自己...
高強度訓練:一週3天,健身房固定式器材訓練,全程教練監督,持續加重。

一年過去,各組的成績如附圖所示。只有高強度重量訓練組同時增加肌肉量與肌力,自己在家做彈力繩運動雖能增加肌力,肌肉量卻沒有顯著上升。

史考特解讀:

1. 增加肌肉量的最好方法就是做重量訓練,蛋白質只是配角而已。

2. 補充蛋白質跟只喝安慰劑(麥芽糊精)的結果無差異,老年人不運動只補充蛋白質,對預防衰弱的幫助很有限!

3. 除非是進階的訓練者,自己在家做運動很容易偷懶,強度也不易維持。因此長者訓練最好還是有教練在旁指導。

4. 行走速度上,高強度組進步最多、低強度組次之,其他沒運動的三組則完全沒進步。即使是固定式器材訓練,只要強度夠高,也會對日常生活功能(行走)很有幫助,也是一種「功能性訓練」。

參考文獻
https://pubmed.ncbi.nlm.nih.gov/33564844/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不看減重門診,不賣保健產品 如有減重問題,歡迎參加蔡醫師瘦身社團 ※蔡明劼醫師 .台大醫學系畢業 .內科專科醫師 .內分泌新陳代謝專科醫師 .肥胖症專科醫師 .糖尿病衛教師(CDE)
View all posts